保險業是不是有什麼不見了?
保險業是不是有什麼不見了?
撰文日期:2023/4/25
「注意唷~你要記得呼吸唷!」
講師在課堂講到這句話時,我心裡震了一下。
上週我們公會舉辦了兩天的在職訓練,第一天上午四小時的課程,主題是關於「保險犯罪防治」,下午則是「保險犯罪調查」。
上午的講師,從全球「反貪腐」一路談到金融環境的「永續發展」,還談論了「倫理道德」。
在談全球都開始推動「金融永續發展的作為與綱要」時,講師說了上面那句話「注意唷~你要記得呼吸唷!」,然後問我們「你們會這樣跟別人說嗎?」
不會!當然不會!
因為沒有人會忘記呼吸啊!
所以,當全世界都開始不斷倡導「金融永續發展」的重要性,甚至列出明確的遵循綱要,是不是代表「有什麼東西」不見了?所以要特別提醒?

認識我久一點的人,應該知道我對於法令遵循、不當招攬、保險犯罪等議題十分重視,除了舉辦相關的課程、寫文章、錄影片,就是希望大家可以重視這個議題,我突然發現,為什麼我要一直講呢?
是不是「有什麼東西」不見了?
記得剛做保險時,所謂的要保書只是一張A4紙而已,一個要保人簽名欄位、一個被保險人簽名以及一個業務員簽名欄位。
現在呢?一本本的要保「書」,不斷增加的聲明書、報告書、告知書與確認書,加上無數的簽名,結果呢?消費者權益有受到更好的保護嗎?並沒有。
為什麼要簽這麼多名字?
是不是「有什麼東西」不見了呢?
你去餐廳吃午餐時,會跟服務生說「你等等給我的餐點,確定有煮熟吧?食材沒過期吧?」,又或者是店員會跟你說「你吃完會付錢吧?」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會這樣做,那是一種信任。
所以,當有一些店家,發生過幾次客人沒結帳就離開的情形後,店家可能就會在送上餐點時要求「先結帳」,因為「信任」不見了。
我們的保險業,有沒有什麼「不見了」?!
為什麼保險公司核保這麼嚴?為什麼理賠這麼刁難?為什麼客戶這麼不信任保險? 為什麼我要在這邊寫這篇文章?
第一天的課程結束,我看著公會的工作人員協助台大校方人員整理階梯教室時,地上大概有七、八處的明顯垃圾,如同電影散場時一樣。

其中一位工作人員說「講了一上午的倫理道德,似乎也沒什麼用,因為有些人的道德值已經到頂了。」
第二天我特別注意了一下,在每一節下課都在走道走動,果然地上開始有人掉(丟)了垃圾或紙屑,當事人也許有意無意、知情或不知情,旁邊的人有人撿起、有人視若無睹。
我需要去提醒他嗎?我心裡在想。
「我是來上課的,你管我這麼多?」我如果做了,他們心裡可能這樣想吧。
第二天結束,工作人員依然清理著環境。
一邊清理,大家又開起「道德值」達到上限的玩笑,講著如同電玩角色般,每個角色的能力值屬性不同,有些角色的「道德值」設定原本就很低的笑話。
換個場景,來到坊間英文補習班的教室。
中小學生下課後,三三兩兩的來到補習班準備補習英文,幾個國小學生打打鬧鬧甚至罵起三字經,吵到旁邊正在準備考試的國中生。
老師說「同學們,安靜一點,你們吵到其他人了!而且,怎麼可以罵三字經!」,同學們摸摸鼻子靜下來,窸窸窣窣的碎念著「管那麼多?罵三字經又怎麼樣了?我們英文成績超好!」
身為一個英文補習班老師,把英文教好就好了嗎?需要管到小朋友的生活常規嗎?小朋友會聽嗎?是不是多此一舉?
再回到我自己的課堂。
課堂學員們都是來學習保險及相關的專業,身為一個老師,除了教授保險的專業,當看到一些不妥當的言行舉止,我需不需要提醒他們呢?他們想聽嗎?他們會聽嗎?我會不會交淺言深、多此一舉呢?
師者,所以傳道、受業、解惑也。
但「講師」跟「老師」,一樣嗎?
「專業知識教授」與「道德價值建立」,我認為後者難多了。
雖然在我公司內部非常注重專業的學習,但伙伴們也都知道我花更多的心力在道德價值觀的建立。
很難嗎?說起來也沒什麼,其實只有一句話。
『多幫別人想一想』
如果你用心幫別人想
每個明天都會充滿希望
把所有封閉和冷漠的心擺在一旁
和我們一起歡唱
多幫別人想一想~
這句話,要做到透徹,還真不容易,我也還在學習中。
大家一起為保險業的永續發展環境努力,試著多幫別人想一想。
對,沒錯,我說的是「大家」。
我為什麼要一直說?
是不是「有什麼東西」不見了?
《👉臉書原文》